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深入到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石油化工产业上游主要是油气的勘探开采和运输,中游是炼油和石油化工产品加工制造,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等各行各业。原油炼化加工作为石油化工产业链中最为基础的一环,是整个石化行业的基石。据 2022年中国和石油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指出,2022年我国原油产量2.05亿吨,原油进口量 5.08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大约为71.2%。受宏观经济放缓、能源高价格及房地产下滑等因素影响,2022年国内石油和化工下游需求总体疲软。全年原油天然气表观消费总量10.39亿吨(油当量),同比下降0.3%。
据石化联合会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101.2美元/桶,同比上涨43%;WTI原油现货均价94.5美元/桶,同比上涨39.1%。石油和主要化学品市场由于受到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全年累计价格总水平上涨。国家统计局价格指数显示,全年油气开采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5.9%,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同比上涨7.7%。从走势看,上半年涨幅较大,三季度高位震荡为主,四季度整体回落明显。
截止到 2022年底,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8000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56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创历史新高。实现利润总额1.13万亿元,同比下降2.8%,基本保持历史高位。与全国规模工业比,石油和化工行业收入规模占工业的比重12%,利润占比为13.4%,比上年均有所提升。
整体而言,2022年受全球宏观经济放缓、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通胀高企、地缘动荡等因素影响,国内石油和化工下游表观需求增速回落,成本支撑下化工产品价格总体上涨。从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景气指数(PCPI)看,2022年石化行业景气总体先扬后抑。从四季度开始,行业景气度已经呈现探底回升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国石化产业的规模集中度、石化基地的集群化程度、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都实现了新的跨越。从规模来说,我国石化行业的炼油能力、乙烯能力已均位居世界首位,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正在不断改善和提升。
截止2022年12月,我国炼油总产能达到9.2亿吨/年,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其中千万吨及以上炼厂已增加到 32家。乙烯,作为“石化工业之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也是决定化工产业生产水平的关键指标。2022年我国乙烯产能达到4675万吨/年,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乙烯生产国。
自 2018年以来,中国国内大型炼化项目均按照炼油、芳烃、乙烯一体化加工方案设计建设,优化炼油与化工原料的互供互保和公用工程配套。公司作为已投产的国内三大民营炼化企业之一,拥有国内单套规模最大的 160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先进的生产工艺,更高的原料及能源利用效率,全产业链一体化的下游化工产品布局,使得公司炼化装置目前已经具备与国际龙头炼化公司竞争的实力。
2021年 9月,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和《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 年)》。国家一系列的举措旨在推动石化行业在承担国家能源供应重任的同时,积极推进低碳转型的实施进程,并已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国内一次原油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的战略目标。因此,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给出的“十四五”石油化工行业规划指南指出,未来炼化行业将持续淘汰小炼油,整合炼油指标,建设流程更长、开工率更高、产品更加多样化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提升我国石油化工生产的效率,减少生产环节对油品的浪费,做到对资源“吃干榨尽”。以上众多产业政策都将有利于炼化产能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大型石化项目“减油增化”、“全流程炼化一体化”将是未来我国炼化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根据201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总体部署,我国将重点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分别位于江苏连云港、河北曹妃甸、大连长兴岛、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和福建古雷。七大基地全部立足于海上能源资源进口的重要通道,覆盖投射周边沿海重点开发地区。未来国内新建大型炼化项目,原则上也将优先布局于七大石化基地内。通过集中建设石化化工园区,可以优化上下游产品布局,实现园区内化工品生产的原料配套及公用工程配套,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石化产业升级和绿色、安全、高效发展。位于江苏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盛虹炼化,定位于“强大基础原材料保障平台”,打通原油炼化与高端化工的产业链条,可以实现大多数原料和产品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内的互相供应,极大地提高了园区及周边企业的生产效率,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原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价格持续飙升,这凸显了发展可再生替代能源的重要性。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能源的必经之路。
在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风电、光伏将成为电力装机增量主力,煤电则成为辅助性能源。未来人们将通过“电、热、冷、气、氢”等多种能源协同供应,以多能互补、协同发展的方式构成现代化综合能源供应体系。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24年,可再生能源占全球电力供应的32.3%(2021年为28%),2022-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8%。另据IRENA预测,若要实现《巴黎协定》2030年全球升温控制在1.5°C的目标,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需达到10.3TW,2020-2030年均增速达到13%,2050年进一步增长至26.6TW,并占90%的电力份额。
近年来全球太阳能开发利用规模迅速扩大,技术进步突飞猛进,光伏发电成本显著降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美国、欧盟等都将太阳能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来源。据IEA预测,2022年-2027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1500GW,年均300GW。因而,光伏太阳能有望在未来实现装机容量的持续增长,并成为能源结构中的中坚力量。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 230 GW,同比增长35.3%,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同比增长59.3%;欧盟新增装机41.4GW,同比增长近54.5%;美国新增装机近18.6GW,同比下降约30.9%;印度新增装机13.96GW,同比增长35.5%。2023年,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和全球经济复苏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预计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仍将快速增长,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280-330GW左右。
光伏胶膜主要用于光伏组件封装,起到粘接作用并提供组件结构支撑,对电池片有保护和增效作用。光伏组件常年工作在露天环境下,运营寿命通常都要求在 25年以上,一旦电池组件胶膜开始黄变、龟裂,电池就会失效报废。因此在耐侵蚀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氧化性、耐紫外线老化性等众多材料特性上,对光伏胶膜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所以尽管光伏胶膜在光伏组件总成本中的占比不高(5%左右),但却是决定光伏组件产品质量、寿命的关键性因素。
目前市场上的光伏胶膜主要有4种:透明EVA胶膜、白色EVA胶膜、POE胶膜、共挤型EPE胶膜。透明EVA胶膜因价格优势、加工性能优势成为当前市场主流封装材料,占比约为52%;白色胶膜EVA是在EVA树脂中加入一定量的钛白粉等白色填料,以提高二次光线的反射率,主要用于单玻、双玻组件的背面封装。POE胶膜由于其独特的抗PID性能,同时其电阻率高、不易水解,是双玻组件的主流封装原料;EPE胶膜通过共挤工艺将EVA与POE树脂挤出制造,兼具EVA良好的加工性能与POE良好的抗PID性能、耐水汽性能。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未来几年EPE胶膜市场份额有望稳步提高。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是由乙烯和醋酸乙烯聚合而成,是乙烯重要下游产品之一,应用领域广阔。EVA因其高透明度、耐久力、黏着力、低熔点、易加工等特性,被广泛的应用于光伏胶膜领域。光伏EVA粒子具有晶点低、熔融指数高、VA 含量高(28%-33%)等特点。EVA生产使用超高压工艺,工艺流程复杂、设备维护难度大,生产难度较高。从行业经验来看,新产能装置从开车成功到连续规模化稳质稳产生产出光伏级EVA粒子仍需至少一年甚至数年时间,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及技术研发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国内光伏级EVA行业的龙头企业是公司全资子公司斯尔邦石化,其市场份额和生产技术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水平。目前,斯尔邦石化拥有30万吨/年的EVA产能,包括一套20万吨管式装置、一套10万吨釜式装置,均可用于生产光伏级EVA粒子,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全球EVA装置产能主要集中在亚洲、西欧、北美和中东地区。近年来,全球 EVA 产品保持高速增长趋势,主要增长动能来自亚太地区。而亚洲EVA产能占比增加,主要得益于中国 EVA 产能的扩张。中国 EVA 行业一体化发展迅速,是全球 EVA 产品产能最大的国家。截至 2022 年,中国 EVA 产品总产能达到215万吨。根据隆众资讯统计,2022年EVA国内总产量大约为170万吨,而国内EVA消费总量超过280万吨,同比增长超过30%。
伴随着光伏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光伏组件产量保持高速增长。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288.7GW,同比增长58.8%。受益于下游光伏组件需求的大幅增长,作为光伏胶膜的主要原料—光伏级EVA树脂的需求量也同步大幅度增长。而受限于EVA装置扩产周期长,生产难度高等因素的制约,光伏级EVA产量增长具有不确定性,光伏级EVA或将长期维持供需紧平衡的状态。
聚烯烃弹性体(POE)是指乙烯与高碳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弹性体。通常所说的POE主要是指辛烯质量分数大于20%的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POE具有良好的耐紫外老化性能,优异的耐热、耐低温性能及电绝缘性能,主要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线电缆、机械工具、密封件等领域。
目前,由于海外企业的垄断,国内尚未突破POE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壁垒。由于POE具有优异的水汽阻隔能力和离子阻隔能力,在光伏组件封装胶膜领域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斯尔邦石化等龙头企业已经着手进行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攻关工作。2022年9月,斯尔邦石化800吨/年POE中试装置成功产出合格产品,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这标志着斯尔邦石化成为全国唯一同时具备光伏级EVA和POE自主生产技术的企业。预计未来一段时间POE国产化和产业化进程有望提速。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利好频出、电池技术持续迭代、续航里程日渐增加,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显著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25.6%。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动力电池市场的快速增长,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的产量为545.9GWh,同比增长148.5%。锂电池主要由四大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其他部件组成。锂电池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占比达到80%。因此,伴随着终端消费市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动力电池对上游锂电材料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储能市场对锂电的需求也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战略地位凸显,储能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也在快速发展。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