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燃料是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是利用木屑、树木枝桠材、玉米秸秆、稻秆稻壳等植物废弃物,经粉碎——混合——挤压——干燥等工艺,最后制成颗粒状燃料直接进行燃料燃烧,可间接替代煤、油、电、天然气等能源。生物质能作为第四大能源资源,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发生物质能既可以补充常规能源的短缺,也具有重大的环境效益。同其他生物质能源技术相比较,生物质颗粒燃料技术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使用。
目前,生物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重大热门课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关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开发研究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美国的能源农场等,其中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国外很多生物能源技术和装置已经达到商业化应用程度,同其他生物质能源技术相比较,生物质颗粒燃料技术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使用生物能源颗粒的方便程度可与燃气、燃油等能源媲美。以美国、瑞典和奥地利等国为例,生物能源的应用规模,分别占该国一次性能源消耗量的4%、16%和10%;在美国,生物能源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MW,单机容量达10~25MW;在欧美,针对一般居民家用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及配套的高效清洁燃烧取暖炉灶已非常普及。
在国内,特别是用木屑加工成的生物质燃料,目前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发展迅猛,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南方沿海地区率先将颗粒燃料作为清洁能源,并展现了显著的经济、环保效果。
据了解,东北地区该产业方兴未艾,吉林、黑龙江等木材产区,对木业废弃物进行粉碎、烘干、制料,成品木质颗粒的热值达到4500~5500大卡。每吨的价格在800元左右。与燃油炉相比,经济效益更加可观,每吨燃油价格是7000元左右,热值是12000大卡,如果以2.5吨木质颗粒替代1吨油,不仅减少了废气的排放,保护了环境,同时可节省5000元。这种生物质木颗粒适应性强,从0.1吨到时30吨的工业炉、取暖炉、热水炉、蒸汽锅炉都可以应用,操作简单,安全卫生。
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吉林两省的木材和秸秆资源相当丰富,每年在循环利用处理上都存在很大浪费。但因受东北地区传统煤炭石油资源相对丰富且价格低廉等因素影响,当地大多数人对生物质能颗粒具有高能、环保、使用方便的特性认识不够,甚至许多用能单位根本就不知道有生物质能颗粒产品,更谈不上认识和应用。也因此才出现“东北生产生物质燃料干燥设备,却主要卖给南方和国外”的怪现象。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生物质能源技术日趋成熟,已进入产业化生产和应用阶段,是低风险投资创业的好项目。其投资规模可大可小,既适合起点不高的家庭办厂,也适宜规模化流水线生产;其产品应用前景广阔,既可满足普通家庭对清洁能源的巨大需求,又实用于工业能源。几百元可生产,几十万元也可生产,投资者只要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即可生产出合格产品来;投资回报高,原材料就地取材,产品可达到化石能源的效能,一周即可建成投产见效益;市场竞争力强,由于生物质能源成本低廉,可调节的价格空间大,市场销路广泛。
目前国内东部发达省份在生物质燃料的认知上已日趋成熟,但东北等老工业区在用能观念上还相对滞后。但随着我国整体传统能源的日渐匮乏和国家‘十二五’期间碳排放指标的下达,发展生物质燃料将成为必然。
据悉,“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将要增加十项指标,其中涉及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的就有六个。这些指标的确立,将为我国包括生物质能发展在内的低碳经济创造极大契机。这六大指标分别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含氧量(COD)、氨氮量以及氮氧化物排放量等。其中,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上升为主要的指标。根据“十二五”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十二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
据了解,这些目标的提出,都与2009年我国在气候谈判中对国际社会做出的部分承诺有关。该承诺包括,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碳强度相比2005年下降40-45%。上述可再生能源比例和节能减碳目标确定之后,那么到底该如何实现?
就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这一指标而言,根据1月15日召开的全国能源会议透露,实现这一指标一半以上需要水电来完成,另一半主要依靠风能和太阳能。
就节能减碳目标的整体实现路径而言,清华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十二五”的节能减碳和“十一五”期间的实现途径并无本质区别,将继续以依靠技术节能为主、结构节能为辅的模式,预计技术节能所占的贡献比例将从“十一五”的约70%降低到“十二五”的60%左右;而结构节能所占的贡献比率将由“十一五”的约17%,上升到“十二五”的约30%。
上一篇:生物质燃料前景分析
下一篇:新思界:我国生物质颗粒产量不断提升 2023年后行